参观南越王墓 (2016-11-12)

今天去了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,关于南越王,去年出了一部电视剧来讲述的,不过网上我暂时没有找到资源。南越王墓只是历史的一个见证。所以要了解南越的由来,才能更好地理解它。

南越国是秦朝将领赵佗后来建立的。当时,秦始皇派主将屠睢和21岁的赵佗为副将带着50万大军来收复岭南,就是今天广东广西大部福建南部这一片区域,可是主将中埋伏挂了。后来再换任嚣为主将,经过4-5年的攻打,拿下了岭南,设立南海郡,主将任嚣就当了这里的一把手,当时龙川是个军事重地,所以26岁的赵佗去那里当了县令。不几年,秦始皇死了,帝二代又不行,陈胜吴广造反,刘邦项羽楚汉大战,中原混乱,这里南海郡老大任嚣也快要死了,临终之前大公无私地将君王之位禅让给32岁的赵佗,鉴于秦朝不保,乱世嘱托顺势独立,建南越国。秦亡,37岁的赵佗杀掉秦朝任命在南海郡的官员,自称南越武帝。君王和帝王是不同的,帝王是皇帝,一国之君,君王只是诸侯国老大,在领土主权上是依附于帝王的。等到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后,派了一个外交官陆贾来劝赵佗,归附西汉向朝廷奉贡。这样,45岁的赵佗,名义上降之为南越武王了。可是天高皇帝远,实际上还是当地百姓的皇帝。刘邦死了之后,吕后对南越不爽,也曾派兵来攻打过,但是没有成功,这样赵佗的势力占优,它又恢复为南越武帝与汉朝对立。吕后死了汉文帝刘恒当权,又派上次的外交官陆贾劝赵佗归汉,这时赵佗59岁了,又答应去除帝号。这样一直持续到汉景帝时代,也就是文景之治,都是和平的状态。公元前137年赵佗也老死了,足足活了103岁。因为命太长,他的儿子赵始先死了,所以王位就传给了30岁不到的孙子赵眜,史称南越文王。这个文王显然不如他的爷爷赵佗牛逼,性情软弱,可能民心不齐威望不高。继位两年后,闽越王(福建王)攻打南越国边境,赵眜就给汉武帝上书让出兵帮助,结果为表示感谢,把自己的儿子先送到长安当人质,承诺之后亲自去朝见汉武帝,可是后来一商量,大丞以赵佗遗训怕去了被扣留,而放了飞机,以生病为借口没去见汉武帝。赵文王身体也确实不太好,为了治病,服用五石散,其中就有雄黄,结果慢性中毒,当了15年王位也归西了。病重前,把在长安的儿子赵婴齐叫回来了,当年就继承了王位,这时已经是公元前122年。这个赵婴齐,是第三代南越王,史称明王。他比较复杂,在去长安当人质以前,娶了揭阳女子大老婆生了长子赵建德。后来去了长安娶了二老婆,生了两个儿子,一个是赵兴,另一个赵次公。他请求汉武帝立二老婆为王后,二儿子为太子,将来继承王位,得允。这个决定导致后来南越灭亡了。他也没有去朝见汉武帝,结果把赵次公留为人质。当了9年的王位后去世,二儿子赵兴继位,可是这个赵兴不是土生土长在南越,出生在长安,长于长安,只是后来随父来南越,而且又不是长子,王后本是长安人,一心向汉,而丞相吕嘉是三朝元老,忠于祖训,又有实权,不愿归汉,与王后很对抗,结果发生宫廷内乱,赵兴和王后被杀了,吕嘉把长子赵建德推上王位,可怜的赵兴第四代王只做了一年就结束了。这样,西汉就派兵,把坐了一年王位的赵建德活抓了,收复了南越,直接归属汉朝。这时已经是公元前111年。南越国,轮换了5位君王,历时93年,剧终于历史长河。

上面大致是南越国的历史简述。5位南越王,最后两位一个被杀,一个被抓,自然也就没有厚葬。但是一二三任王,可是埋藏了不少宝贝。其实所说的墓穴藏宝,我以为只是埋了很多钱币玉器罢了。史书记载了南越王墓有不少珠宝,结果三国时代的孙权派吕瑜带了两千人马找南越王墓,最后只挖到第三代王赵婴齐的墓,也确实收获了钱币。最近的,1983年在象岗山出土了第二代王赵眜的墓,也就是现在展览出来能看到的这些。据说,第一代王赵佗的墓,宝物更多。但历史上没人能找到,因为赵佗死前就认为南越国迟早会被灭掉,到时会被盗墓而抛尸荒野,因此在安葬时制造了假象,做了周密安排。而现在推断,南越武王赵佗的墓最有可能是在越秀山下。

赵眜墓地,我们去看了,是在一个小山顶上。其实古代对于阴宅阳宅都是很讲究的,富贵人家,在世时阳宅豪华,去世后阴宅也不马虎,尤其是帝王。在人间地上有富丽堂煌的宫殿,众人捧威,期望在地下世界也精彩无比。因此,看到二代王的墓地,是用整块大型石材打磨很方整,在2000多年前,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切割技术,他们能做到,显然是花了不少功夫的。而且考古说是这些石头是从莲花山那边弄过来的,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。整个范围有100平方米,分为左耳室、右耳室、左侧室、右侧室、后室及正室。正室中间就是赵眜棺椁,整个尸体身披丝缕玉衣,就是外面衣服包裹是用玉片,玉片用丝带串接。越是身份高贵,条件许可,应该金缕玉衣,次点银缕玉衣,铜缕玉衣。但赵眜可能死得太快了,挖出的牙齿测定年龄也就40-45岁,或是来不及做金缕的了,因此后来只发现玉片没有金,估计就是用了已经化了的丝带吧。棺材外面再套一个包装,称之为椁(guo),椁内放置帝王喜爱的用品。惨一点,就是棺材外,椁这层,会安放陪葬的人。南楚王的椁内没有其它人,但是在右侧室是4位夫人,左侧室有10位仆人,左耳室1人,右耳室1人,通道3人,这15个下人就是陪葬的,可能是被毒死后一起下葬。那几位夫人也可能是一起死的葬一起。这种人殉还是很惨暴的,毫无人性。正室后室左右侧室是连一起的,然后是第一道石门,第二道石门前,是通往左耳室右耳室。石门设计很巧妙,门有轴底座,方便关门,门正中地下有一个跷跷板式塞子,当石门一关上,石塞子就抬起卡住,这样从外面就无法推开这扇石门了,这是为了防止盗墓。估计为了防盗墓,也有其它机关设置,比如开启了,就会触发兵器装置放箭射死盗墓人等,不过几千年后,用这种装置肯定是失效的。古代人防盗墓,以为用重石材和机关就行了,上面再覆盖厚重物体。如果能穿越到现代,看到有超大型挖掘机,就觉得那种聪明还是失误了。南越王墓就是从上面给挖出来的,那两道石门自然就被间接破解了。

南越王时期用了人殉这种方式,因此着重查询一下。人殉就是用人陪葬,最早的夏商时期,那是奴隶社会,用的是活人陪葬,活埋的方式。现在想来真是痛苦,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物品,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,生死不由自主,没有自我。后来春秋战国出了一些儒学大家,主张仁政,所以较少用活人陪葬。秦王汉帝,虽然制作人俑,兵马俑陪葬,但也有人殉,就是把人拉过去,直接砍头。汉代以后,人殉的风气减少了。但到朱元璋的明朝,又兴起这股风气,多时几千人一起殉葬。那时的方式就是圈定宫女名额,逼迫上吊自杀。后来明英宗取消这个恶习。清朝入关以前,以前,以前(重要的事说三遍),也用过人殉的下葬方式。


粤ICP备2021172377号-1